在日本,漫长的浮世绘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日本的版画发展史,同时,日本美人画的蓬勃,也与浮世绘的流行有着莫大的关系。
说起美人画,在日本,画家开始专门画美人大约是浮世绘出现以后的事情了。浮世绘画家中,我喜欢的有两位:春信和长春。---上村松园
美人大首绘 上村松园 绘
在浮世绘的发展中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手绘”、“锦绘”之类。在日本,手绘又有个名词,叫“肉笔绘”,都是强调画家的“手”,这都是为区别于版画而起的名谓;“锦绘”兴起于铃木春信的时代,那时候版画已经可以印刷出“繁花似锦”的图案,因此这样的浮世绘版画被称之为“锦绘”,是强调木版的技艺的高超。
日本才女画家上村松园的美人画,虽然已经步入了新时代,但其画面上的传统浮世绘的韵味尤存。我们只需看看她本人对浮世绘的独到理解,就不难看出她对本民族之“国粹”的领会与继承到了怎样高的程度。
美人大首绘(局部) 喜多川歌磨
浮世绘画家之手绘,与锦绘相比别有一番味道。此次陈列展出的物品形式多样,有屏风、挂轴、卷轴、画帖等,且数量多达两百余件,在同类展览中极具观赏价值。粗粗浏览之后,我体味出不少趣味。
就我所观直言,浮世绘画家的作品,到底还是刻版印刷的——也就是锦绘,更胜一筹。无论是春信,还是英之、歌麼,他们的手绘就是没有在锦绘上看到时的那种魅力。私以为,浮世绘画家的功力还当通过锦绘来欣赏。
锦绘那种让人如身临艳美梦境的韵致,或者说是味道,以及渗透至灵魂的那股柔软的迫力,在手绘中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不光是前面提到的春信、英之和歌唐,所有浮世绘画家的手绘作品,与锦绘相比都粗糙得多,色彩也没有锦绘那种古雅之味,总体来说有生涩刻板之感。
因此,见识过锦绘之后再看手绘,不由生出一种不适之感,欣赏之时也难免生疑,“啊,这是春信的画,还是歌麼的呢?”恐怕当初,就算是那些画家自己,每到自己的作品印成精致的锦绘,看到优美的画面之时,都会禁不住做做苦笑着感叹道:“哎呀,怎么变得这么好了。”
这就是我对手绘和锦绘不同之处的一点看法。我并不是说所有作品一定如此,这只是大体的感觉。比如,有的手绘也相当出彩,葛饰北斋等人的作品中就有绝不亚于版画作品的上乘之作。其中一幅是北斋亲笔所画的仕女镜前图,应该是竹内栖风先生所藏,无论其笔致,还是其色彩,强劲的基调中透露出一种熟练的柔美,真是无可挑剔的佳品。
美人大首绘 喜多川歌磨
一般说来,春信以后的画家,大体上都是锦绘比手绘更加高明。这样一来,锦绘的价值自然不能单单归功于作家个人的才能了。细致的雕刻、精巧的印刷,如此种种的工艺相互协作,才诞生出这种成熟的艺术品。我认为,不仅仅是画家,无数工匠也是功不可没。
细观手绘,可见其运笔并非流畅,也体味不到纤细之美,更多地给人以刻板印象。同样的画,如果是画在锦绘上,则舒展流畅,纤巧细。可以确然得出如此判断,锦绘之所以如行云流水一般,全赖于雕工们运用卓越的手法,巧妙地将线条处理得柔和绵软。再说色彩,更具深度和韵味的,也非锦绘莫属。毋庸置疑,这归功于刷工们高超的技艺以及独特的品味。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诸多层面来说,相比手绘,通过锦绘欣赏,会让人更加惊叹于浮世绘画家的作品世界。
|摘自《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著 |
櫛 上村松园 绘
松园在画室里创作
松园出生在一个茶叶商人家庭,6岁进入“开智学校”,12岁在母亲的支持下考入“京都画府学校”(京都府画学校是日本最早的纯美术学校,也是中国美术留日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之一,研究中国留日美术学生史必须研究这所学校。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郑锦、鲍少游、陈树人等均在此校留学)。
松园与《月触の宵》的模特九条武子夫人在交流
对于近来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的女性画,很多地方我无法苟同。虽然我不认为女性画一定要画美人,但既然它是艺术是美术,如果画出来的作品只是单纯给人以一种丑陋的不快感,其艺术价值定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最近流行的女性画,充斥着肥硕得让人难以容忍的脸庞与四肢,看这些画就与看女相扑力士无异,令人不快。虽说艺术观因人而异,但我想,即便不去追求赏心悦目的美感,也至少应该做到免触目惊心。
当然画家的选题不受限制,有些时候或许需要加入乞丐之类的形象来构图。即使是这样,在完成时也应该可以做到不过分彰显乞丐的丑恶,否则会给观者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哪怕是乞丐,也会有某个地方是具有艺术性的。找出这种艺术性,并将其刻画出来,才正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描述丑女之丑态也好,刻画幽灵之可怖也罢,倘若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高度,一定是不会给观者以不悦之感的。真正的艺术不会让看的人感到不愉快。
话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就算是我,也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偏好。但是我不会因此对美人之美产生偏执的看法。杏眼藏着女性的妩媚,柳叶眼透露着典雅。长险和圆脸各有千秋。这都能成为人们评判美人的标准。这样看来,什么样的女性是美人就没有个绝对标准了。
|摘自《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著 |
在京都自宅内的松园
鼓之音(底稿) 上村松园 绘
(对于新旧的美人画)硬要作比较的话,我想现代是最缺乏艺术性的。至少我最厌恶现代那些追求时髦的姿态。--上村松园
次年,松园退学,投入铃木松园门下。15岁,取雅号“松园”,作品《四季美人图》参加“第四回国内劝业博览会”荣获一等奖,作品还被英国政要收藏。从此被传为京都天才少女。其后次第展现其绘画才能,发表大量优秀作品。
1941年成为日本帝国艺术院会员。1948年她获得日本文化勋章,这也是日本文化界的最高奖励。1949年离世,享年74岁。
代表作品有《序之舞》、《深雪》、《花筐》、《杨贵妃》、《草纸洗小町》、《砧》、《静》、《春秋图》、《待月》、《母子》、《夕暮》等等。
参加“白寿会” 左起依次为:玉堂、大观、松园、翠嶂。
长夜(底稿) 上村松园 绘
长夜 上村松园 绘
正在检视缩图帖的松园
上村松园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都十分活跃,她以日本画的传统手法为基础描绘出格调高的美女画,她画的美人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广受到人们的好评。对传统美的体悟她直接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幼年时代。
月影 上村松园 绘
在底稿和成品之间,保存着修改、定位、渲染、修饰的种种痕迹,正是因为有底稿作为参照,我们才有幸看到了女画家创作的“空间感”。她的艺术观和生活感悟,就都蔓延在这空间里面了。
萤(底稿) 上村松园 绘
萤的人物构思
萤(底稿) 上村松园 绘
时雨 上村松园 绘
母子(底稿) 上村松园 绘
我的母亲常常到梳头店去,或请梳头的女师傅到家里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梳头,所以我总是乖乖地坐在一旁,入神地看着在发上灵动的指尖。以前不同于今日,女人的发型花样繁多,且因身份和年龄不同,发型也大不相同。少女、贵妇、新娘、少妇、女佣、奶妈,各有各的样式。尤其是少妇,剃去眉毛,留下青痕,再配上通透的肌肤,在我看来极具魅力。
就算是女佣的头发,光是长度,就值得寻味。比如京都和大阪就不一样,就好像地域不同,腰带的系法也不尽相同那样。印象中,京都的女佣大都抓黑缎子腰带利利索索地在背后打上竖结,而大阪则流行让两端自然下垂。发带之类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上年纪的妇女常常用它扎头。这种小东西品种繁多,其中还有一种鼠灰色的发带。我所能想起来的,就有很多有趣的女性风俗。
|摘自《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著 |
草纸 洗小町 上村松园 绘
砧 上村松园 绘
春 上村松园 绘
新叶 上村松园 绘
夕暮 上村松园 绘
萤(底稿) 上村松园 绘
萤 上村松园 绘
新萤(底稿) 上村松园 绘
新萤 上村松园 绘
义贞勾当 看内侍 上村松园 绘
若是问我从古至今的日本女性中我最喜欢谁,我会回答是《朝颜日记》中的深雪和战国美女淀君,肯定有人会认为我喜欢她们不是因为打扮而是因为她们的思想:深雪腼腆而端庄,充满少女情态;淀君争强好胜,胜似男子。身为女性,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气质。但是我喜欢这两位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类型。眼睛尚未失明的深雪,从文卷匣里取出写着“露未干…,·”诗句的折扇,正沉浸在那不为人知的眷念中,传来一阵脚步声,慌乱之中只好把折扇藏到了胳肢窝下——这个情景我曾经描绘过一次。
淀君我还没有画过,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画画看的。
|摘自《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著 |方
深雪 上村松园 绘
自画像 上村松园 绘
艺术品展示栏目包含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杰出画作高清图画展览,内有对画作的赏析和细部分镜图,图片可下载。
原创画廊是中国画家和学徒能称之为作品的画作的廊坊,依靠邮件和qq投稿,审核通过后即可加入画廊哦。
画家书册是面向全年龄段绘画艺术者的书册页设计存档文件,类似夏目友人帐的A4纸书册页画家作品及信息收集。
与画作艺术相关的信息及共享绘本等涉猎艺术方向的内容都在绯色艺术栏目呈现,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