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9世纪的俄罗斯艺术而言,始终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自圣像画始,经由彼得大帝改革进入兴盛期的俄罗斯古典油画,如何才能摆脱对西方亦步亦趋的跟随?何种艺术才可以称之为俄罗斯民族的艺术?
由克拉姆斯柯伊所领导的“巡回展览画派”给出了答案。
●《荒野中的基督》 克拉姆斯柯依 1872年
1863年11月9日,俄罗斯美术最高学府,学院派艺术的权威,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隆重举办大金质绘画比赛的开题仪式,时值百周年校庆,学院委员会的成员,各个正襟危坐,盛装出席。台下便是14名皇家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在此接受题目。
他们离自己的锦绣前程只差一步。经过层层筛选,只有获得两枚银质奖章和一枚小金质奖章才有资格来参赛,他们再优秀不过了,可谓是风华正茂,年长者不过26岁。而获胜后,他们将一步登天,由公费保送到国外留学六年,回国后可得到院士或是教授职称,成为美术学院的高级教师,再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托尔斯泰像》 克拉姆斯柯依
仪式进行,学院的副院长,加加林公爵开始宣读题目:“皇家美术学院委员会,为了在明年庆祝学院成立一百周年,决定举行历史绘画的大金质奖章竞赛。绘画的情节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史诗中选来的《瓦尔加拉宫的宴会》。在宝座上是被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在他的肩膀上栖息着两只乌鸦。天空中,透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看得见被狼追逐的月亮……”依旧是古典主义绘画的老一套。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十四名毕业生中走出了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向评审委员会说道:“我们请求在委员会面前说几句话,我们曾经提出过两次请求,但是,委员会不寻找满足我们请求的任何可能。我们有权坚持我们的请求,并且也不想改变学院的决定,我们只是希望把我们从竞赛中解放出来,给与我们艺术家称号的文凭。”
霎时间空气凝固了。自皇家艺术学院建院后从未有人如此大胆,与皇家的代表相对抗。吃惊的加加林公爵茫然不知所措,之后每一个学生都从礼服上的口袋中掏出了请求书,这显然是早就商量好的了。请求书上已经签好了他们的名字。那个刚才跟加加林说话的年轻毕业生把这份皇家艺术学院认为极为大逆不道的宣言交给了委员会后,带领着他们离开了大厅。
而后,他们被皇家艺术学院开除,这便是著名的“十四人”暴动。
《自画像》
那个带头的年轻人便是克拉姆斯柯依,至此到巡回展览画派全盛期,他领导了“巡回展览画派”长达15 年。“巡回展览画派”在存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1870— 1923 年),共举办过 48 次画展,对俄罗斯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世纪,沙俄这个庞大的、昏昏沉沉的国家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而导火索便是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以完全落败结束,被迫签订不平等合约。从此,与中国一样,民众的意识逐步觉醒,强烈的民族意识让大家进一步的看到了国家落后带来的耻辱,而人心思变。
在经历了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以及血腥的宫廷政变后,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了思索。有一位当时的政治家谢尔贡诺夫(1824—1891)在回忆中写到:“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与衰弱;俄罗斯好像从昏睡病中醒了过来……人人都开始了思索,人人都充满批评精神。”
●《手持马勒的农夫》 1882年
这股清风也吹拂到了百年中恒久不变的皇家美术学院。象牙塔中学生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全是现实社会矛盾,自然在笔下难以对西方神话传说、希腊罗马的英雄们感兴趣。而美术学院的教授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农民、马车、草鞋等市井“低俗”之物创作。这让正统美术学院教授不能容忍,这些东西怎么能出现在俄国最高美术学府之中,为什么放着希腊健美的人体,漂亮的教堂,唯美的古典美术不去描绘?
教授们觉得颜面尽失。学生们却不愿做象牙塔里的 “聋子”跟 “瞎子”, 他们在社会现实与脱离生活中更倾向表现现实世界,随着矛盾越来越尖锐,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十四人暴动,巡回展览画派的诞生。
●《护林员》
1837年,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俄国中部一个贫困的市民家中。出于生计,在他的童年时期便开始做听差和乡下记事员等杂事,而后又给一个乡村摄影师做助手,以修理底板和干杂活为主。在做助手的四年里,他开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57 年,20岁的克拉姆斯柯依漂泊到了圣彼得堡,在一家专业摄影工作室中找到了工作,并在同年成功考取了皇家美术学院。美术学院中,他用勤奋的双手努力完成功课,而又毫无排斥的去思考来自欧洲大陆的先进革命思想,随着先进民主思想与现实主义美术观念的传入,克拉姆斯柯依开始尝试在自己艺术中尝试新的理念,并逐渐在同时期的革新学生中声名鹊起。
这为他在未来领导巡回展览画派奠定了基础。
●《希施金像》
“幻想结束了,现实开始了。”
在被学校开除后,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十四名一贫如洗的穷学生们共同组织起来建立了艺术家工作室,他们以为别人进行美术服务为经济来源。将工作室组成为一个愉快的、自由有信仰世界。夏天来临,他们自由自在的在田野、乡村、城市等地方写生。冬天来临时大家又相聚、各自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正如杜里诺夫 “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
随着工作室的壮大,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美院学生、评论家被吸引过来。列宾和瓦西里耶夫在最初就是以这样的方跟克拉姆斯科伊联系起来。以至于后来列宾成为克拉姆斯科伊的学生,成长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随着他们的壮大,作品数量的增多。1868年的冬天,莫斯科的画家提议与他们共同成立“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以集体的力量将美术家们的作品送到各地区展出,以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贵族垄断的美术。
这便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名称由来。
●《无名女郎》
1871年11月21日,第一届巡回画派画展在圣彼得堡开幕,共展出作品46件,受到观众热烈的赞扬。其中克拉姆斯科依以《无名女郎》参展,被认为是他一生中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克拉姆斯柯依创造了一位高贵的俄罗斯女郎,她坐在豪华的马车里,行驰在彼得堡涅瓦大街上,背后是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脸上的表情说明了她的高傲,高傲的眼神好像是在表达那种高贵美与这个世界不相容的蔑视,甚至有猜测认为这边是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女主角。因为克拉姆斯柯依创作此画时正值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问世并在俄国社会引起轰动,加之托尔斯泰与克拉姆斯柯依的特殊关系,以及画作往往在文学中寻找题材的先例,这种说法十分可信。
而普通百姓终于在公开的展览会上看到了描写生活和自然风景的作品了。摆脱了古典主义神画的俗套后,当时的评论家说道:“艺术对人民来说不再是秘密,这下不论是谁,有名无名,都有权利来讨论和研究我们今天的生活。”
●《月夜》
而克拉姆斯柯依的另一幅代表作,即《月夜》,她源自一首爱情诗歌。整副画面,艺术家用少有的银灰色调渲染出一个幽静美丽的夏夜。放佛感觉到画面中的微风吹拂,以菩提树为背景,一个白衣裙的美丽姑娘度坐在池塘边,与池中的睡莲交相辉映。迷蒙的月光洒满园林,恍若仙境,使人陶醉。
●《无法慰藉的悲痛》
47岁那年,克拉姆斯柯依的儿子不幸夭折,他为此创作了《无法慰藉的悲痛》一画并长久地深深地陷入悲痛之中。
随着克拉姆斯柯依作品的广泛传播与被收购,他开始过上了富庶的生活,有了一间条件优越的画室,在乡间还盖起了豪华的别墅,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人们用高价订购他的油画,显贵们以上宾待他。而这一时期,巡回展览画派的展览成为了人民的代名词,官方的沙龙展览逐渐式微。
克拉姆斯科伊对绘画的热爱超过了他自己。在这整日不停的作画下,不到 50 岁的他看起来像是 70 岁的老人,头发几乎完全白了,瘦弱疲惫,这成为他尚未达到艺术巅峰便早逝的原因之一。1887年3月24日,克拉姆斯柯依在画室里为康·拉乌赫普斯医生画肖像的时候突然发病,手握画笔与世长辞,终年50岁。对于他的死,同时代的人比喻:克拉姆斯柯依就像是手握着武器战死在疆场的战士。
而在他之后,巡回展览画派在列宾、希施金等人的带领下愈发壮大,成为俄罗斯民族绘画的代名词,并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中国绘画。
艺术品展示栏目包含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杰出画作高清图画展览,内有对画作的赏析和细部分镜图,图片可下载。
原创画廊是中国画家和学徒能称之为作品的画作的廊坊,依靠邮件和qq投稿,审核通过后即可加入画廊哦。
画家书册是面向全年龄段绘画艺术者的书册页设计存档文件,类似夏目友人帐的A4纸书册页画家作品及信息收集。
与画作艺术相关的信息及共享绘本等涉猎艺术方向的内容都在绯色艺术栏目呈现,欢迎投稿。